标题:
空间大跨度结构发展五十年(转载)
[打印本页]
作者:
CuteSer
时间:
2003-9-4 13:08
标题:
空间大跨度结构发展五十年(转载)
好象是1999年写的
http://www.chinacon.com.cn/50year/fl24.htm
空间大跨度结构发展五十年
赵基达 王 俊
空间大跨度结构是建筑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自五十年代以来就开展了对薄壳结构、悬索结构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建成了一批有影响的代表性工程,并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八十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空间网格结构在理论研究、标准规范和工程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国力的增强,新材料的不断出现,空间结构由单一结构形式发展为组合结构、混合结构等多种结构形式,应用范围也从公共建筑、体育建筑发展到工业建筑乃至建筑的各个领域。50年来,空间大跨度结构取得的辉煌成就使我们能充满信心地去营造21世纪更广阔的空间。
一、五十年空间大跨度结构的发展历程
建国50年来,空间大跨度结构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第一时期为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第二时期为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第三时期为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第四个时期为九十年代。这四个发展时期都是依据当时的国力和建筑技术水平,反映出各自的结构特点与技术水平。
1、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
五十年代末,随着建国十年来国力的复苏,国家已有能力关注大型体育馆与大跨度公共建设的需要。广大结构设计研究人员也以空前的热情投入于薄壳结构、悬索结构的理论研究。这些理论研究紧密结合工程需要,在当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在薄壳结构方面,我国技术人员对球壳、圆柱面柱、双曲扁壳、组合扭壳等作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发表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论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实践,其中代表性的工程如新疆某工厂的金工车间,采用跨度60m的椭园旋转壳体结构,目前该工程仍为国内最大跨度的薄壳结构。还建成了跨度42m双曲扁壳的北京网球馆。建成于1959年的北京火车站,其跨度为35m×35m,也采用双曲扁壳结构。薄壳结构取材容易、材料省、结构与建筑围护合二为一,造价低,除模板制作稍麻烦外,施工相对简便,计算分析可用连续化方法求解,这些都是符合当时的技术水平与施工条件的。配合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于1965年完成了国内第一本空间结构方面的规程《钢筋混凝土薄壳顶盖及楼盖设计计算规程》(BJG16-65),这一规程对以后薄壳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与薄壳结构相对应,开展悬索结构的研究与工程实践也是该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当时对悬索结构的分析方法也是采用连续化分析方法,也曾对各种类型的索结构进行过系统研究。悬索结构方面有代表性的工程为:建成于1961年的北京工人体育馆,96m直径,采用车辐式双层悬索结构;建成于1967年的浙江人民体育馆,椭圆形平面,长轴80m,短轴60m,屋盖采用双曲抛物面预应力鞍形索网体系,该结构体系屋盖包括外环梁配筋,其耗钢量17.3kg/
欢迎光临 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ure Forum (http://bbs.okok.org/)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