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cx
积分 18
帖子 11
|
|
如何减小拱形网架的水平推力?
跨:22m
长:72m
拱高:2.5m
水平推力控制在3KN(跨度方向)
荷载:上弦层:恒载:0.5KN/m*m,活载:0.5KN/m*m
风载:0.5KN/m*m
下弦层:0.25KN/m*m,离墙0.5m处有0.6Kg/m的线荷载(长度方 向)
|
|
|
|
kfhhwj
积分 143
帖子 67
|
|
将支座全部都设定为弹性支承,可以减小网架的水平推力。不过要牺牲一点含钢量。
|
|
|
|
zhhch
积分 145
帖子 67
|
|
1、适当选择网格尺寸,必要时加大矢高;
2、设支座Y方向(跨度向)为自由,X、Z向弹性,经计算成立;
3、查Y向最大位移,估计在30-50mm左右;
4、施工时,保证支座Y向可移动,当全部荷载安装后,再固定支座;
5、如必须先固定支座,可在网架上预加荷载,或以千斤顶预顶到位;
6、如有条件,可将Y向一端固定,另一端采用滚轴支撑。
|
|
|
|
an5153
积分 90
帖子 41
|
|
可以用三段不同心的圆弧段来组和并结合楼上几位的想法综合使用来实现推力减小
|
|
|
|
wswy
积分 218
帖子 168
|
|
hema
积分 248
帖子 50
|
|
hare
积分 1036
帖子 690
|
|
采用上弦支座,计算时释放支座水平力,设计时考虑变形。
跨度小,荷载也小。不必考虑其它措施。
|
|
|
|
laoyao1025
积分 48
帖子 37
|
|
用橡胶支座,安装时控制恒载的适当释放,完全可以满足要求,你要是设计为全固定,那就等着好看了!呵呵!
|
|
|
|
sdsd
积分 240
帖子 143
|
|
按固定铰水平推力大,拉杆受力小,但偏不安全。
如完全释放支座水平力,对支座是否应有相应构造?此时网架用钢量应较大,谁比较过用钢量的差别有多大?
|
|
|
|
bill-shu
积分 1229
帖子 729
|
|
关键不是网架的计算,你的结构跨度不大,支座在跨度方向释放与固定时的结构用钢量差别不会大,我做过45米的筒壳,矢高7米按全释放计算用钢量25KG。关键是你的支座如何设计能保证和计算假定一致。拱的支座释放后,受力就是简支曲梁了。拱的结构受力优点没了,仅仅是保持了建筑外形。
|
|
|
|
gewind
积分 69
帖子 44
|
|
dyd771
积分 272
帖子 178
|
|
1、MST网架中与柱整体建膜,考虑柱侧移与网架整体变形。
2、可能的情况考虑竖向地震、P-V效应。
|
|
|
|
不倒翁
积分 28
帖子 29
|
|
可在拱脚处加预应力拉杆,这样应该可以减小水平推力,丁芸孙高工在设计厦门太古机库时就采用预应力拉杆
|
|
|
|
wswy
积分 218
帖子 168
|
|
最简单的当然就是水平力全释放了!考虑到大跨度,变形,就要加橡胶垫了。
|
|
|
|
haiweizi
积分 156
帖子 112
|
|
小弟有一点不懂的,还请各位指导!
如果将网架水平约束力全部释放,也就是说只对Z方向进行约束,这样对网架结构本身会有什么影响?网架支座又该怎么做?大跨度的网架支座呢?还请各位指导一下!最好能够附图或发邮件:jiaanan@yahoo.com.cn。不盛感谢!
|
|
|
|
bill-shu
积分 1229
帖子 729
|
|
大家试了么,什么样的支座才能算是全释放的,计算可以假定没约束或很大小,实际中做的到么?我想支座的地震水平力也不会小于3KN。
|
|
|
|
朱正荣
积分 35
帖子 20
|
|
这个还是比较简单.关键是用钢量会增加.
做成弹性支座,在设定支座时,先选一个刚度系数K,计算完后再看一下支座反力,反复调整.在实际中,通过支座位移来控制K的大小.补充一下,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完全固接(考虑施工).
|
|
|
|
smomo
(北风)
积分 2080
帖子 1031
|
|
我认为一般在20~40米之间(侧向约束移释放后位移不超过40mm),用橡胶垫板都较易实现,在网架规程的附录有计算说明,需要注意的是位移大时垫板较厚,需要注意稳定问题,另外要考虑法向限位措施。附例图供大家参考。
|
|
|
|
nyq96
积分 241
帖子 247
|
|
全部释放,对挠度控制有影响
挠度肯定增大,导致用钢量增大
|
|
|
|
zippo11
积分 63
帖子 51
|
|
在跨高比较小时,可以在下弦杆内加预应力,这样既达到目的,又不会影响美观效果。
|
|
|
|
浮萍雨露
积分 219
帖子 176
|
|
先按刚性支座设计,算出水平推力。
在下弦加等同于水平推力的预应力索,我们做过类似的工程,包括挠度过大时也可用预应力索拉起。
|
|
|
|
crazy
积分 205
帖子 148
|
|
可以用索拱混和体系。
第一种方法可以在支座之间拉水平索,如果使用空间允许的话,因为这样会损失一些高度。
第二种方法是,以拱的中心为原点,以一定的角度沿半径方向画射线,射线与
拱交点之间拉索。这样设置索既不损失太多空间,也可以减小推力。
实际上就是格构式张弦梁,不同的索设置方法。
|
|
|
|
smomo
(北风)
积分 2080
帖子 1031
|
|
我做过类似的工程,30米跨,柱距6米,是一个封闭市场,业主不想用压型拱板,经与业主沟通,中间加了两根柱,然后我将拱中部加厚,形成托梁的效果,处理后对边柱的水平推力仅6KN,网架每平米用钢16.5Kg。附图如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