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ure Forum
»
A1. 索膜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请探讨膜结构找形分析的两种途径
三根毛
积分
304
帖子
127
#1
2002-3-19 22:49
索网和膜结构(曲面看成网状)是静定 OR 超静定结构?膜结构找形分析其实有两种途径1 :首先给定一个曲面,然后给定一个初始预应力(相当于外荷载),然后求得曲面在这个“外荷载”作用下的初始曲面。这个方法是一个由力求得位移,在由位移求得变形!2 :假定一个初始曲面,这个曲面要满足高斯曲率为负,在这个条件下,求自平衡预应力分布情况。这个方法是在给定平衡曲面的情况下,求得力的分配!
wazhsh
积分
249
帖子
87
#2
2002-3-20 07:38
我对索网和膜结构不了解,只是针对你说的“一般一个节点都会有大于等于3个杆相连。而静力平衡方程只有3个,所以是超静定的!”谈一点看法。
一个结构是不是超静定的,应该用几何组成的规则来判定,而不是单独看每一个节点相连的杆件数,因为这些未知力不是独立的。比方说,一个平面静定屋架,一个节点也会有大于等于3个杆相连。
guyon
积分
172
帖子
79
#3
2002-3-20 22:23
我以为这是一个怎么看的问题.把膜看成一个整体,它可能是静定的,也可能四超静定的,但是分网的话,每一个杆件而言,当然是超静定的了.
hhux2002
积分
2128
帖子
1226
#4
2002-3-21 18:21
三根毛 wrote: "......而本人却认为是超静定的,因为一般在把膜面划分成网格的时候,一般一个节点都会有大于等于3个杆相连。而静力平衡方程只有3个,所以是超静定的!"
guyon wrote: "我以为这是一个怎么看的问题.把膜看成一个整体,它可能是静定的,也可能四超静定的,但是分网的话,每一个杆件而言,当然是超静定的了. "
请问 :
1. 有静力平衡方程大于3个的节点吗?
2. 就每一个杆件而言, 有静定和超静定之分吗?
3. 超静定结构是静力不平衡吗?
谢谢。
三根毛
积分
304
帖子
127
#5
2002-3-21 20:11
hhux2002 wrote:
请问 :
1. 有静力平衡方程大于3个的节点吗?
2. 就每一个杆件而言, 有静定和超静定之分吗?
3. 超静定结构是静力不平衡吗?
谢谢。
回答1:
呵呵,我仍然觉得我说的话没有什么问题!膜结构没有抗弯、抗剪、抗压的能力,只能承受拉伸。所以膜面在划分成网格后,每一个线单元只有拉伸力。如果膜面是个平面,那么每一个节点只能列出X、Y两个方向的平衡方程(如果是曲面,则列出X、Y、Z三个方向的平衡方程)。但如果和这个节点相连接的线单元多余两个(多余三个)!那这是否说明是超静定呢?所以每个节点的平衡方程不会大于三个!
回答2:对于每一个杆件没有静定与超静定只说
回答3
超静定结构当然不是静力不平衡!我之所以问是否是超静定方程,是因为,如果是超静定结构,那么说明对于同一个形态而言,说明可能会有多余一种平衡的力系统与只相对应!那么怎么样去寻找最好的与之对应自平衡的预应力系统呢?有待研究是不是?
呵呵,由于本人性格比较粗造、做事有点马虎,可能会给编辑和大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请谅解!
teatree
积分
205
帖子
111
#6
2002-3-22 14:13
冒昧的问一句:
雨伞算不算是张拉膜结构?
guyon
积分
172
帖子
79
#7
2002-3-22 18:46
我后来又想了一下这个问题,发现原来对问题的理解有些偏差.不过我想还是一个怎么看的问题.希望现在的理解能够接近大家所讨论的意思,各位大虾又要见笑了.
分析膜结构可以把膜等代成双向正交的索网结构,在索系中取出一根索,与它相交叉的其它索可以看作这根索的弹簧支座,如图1所示.显然,这样看索的时候,索是一个超静定的结构体系,需要考虑各支座的刚度才能求解.如果我们知道各支座的支座反力,或者知道支座反力的分布规律,就可以撤除支座,而在相应位置将支座反力反过来施加,如图2所示.对于其他结构体系,这一系列支座反力的规律是不容易得到的,但是对于悬索而言,可以通过它的形状函数来探求这些反力的规律.例如,如果是悬链线,则反力分布应是均布荷载.加上稳定的、张紧的悬索具有较大的刚度,均布外荷载的作用不致使形状改变过大,或改变形状的种类(悬链线或非悬链线)因此在使用荷载下反力分布规律不会发生改变,这时就可以利用类似静力平衡条件的方程组进行求解了,也就是变成一个类似静定的体系。
不知道这样理解是否合适,欢迎讨论和指正
三根毛
积分
304
帖子
127
#8
2002-3-22 23:43
teatree wrote:
冒昧的问一句:
雨伞算不算是张拉膜结构?
我个人认为:从张拉膜结构受力特点来讲,伞应该属于张拉结构,但不是张拉膜结构,因为伞的母材是布(嘻嘻)。张拉膜结构可是说是从帐篷发展而来的,它通过一定的支撑(这种支撑可以是刚性也可以是柔性的)使其构造一定的形状,具有一定的刚度,抵抗自身重力和风载荷!伞具有这样的特性,所以我想应该属于张拉结构!
skyland
积分
888
帖子
453
#9
2002-3-25 01:19
张拉结构有两个重要参数,一个是形,一个是态。所谓形,就是一定的结构形状;所谓态,就是一定的预应力状态(大小、分布,以及边界条件)。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没有了预应力,张拉结构就成为机构。这是它区别于传统结构的重要特征,所以对结构是否静定的判断不能只看一个节点有几个杆件连接。如果结构是超静定的,其形和态必然不是一一对应的。但实际上,对于张拉结构,其一种形必然只对应一种态,换句话说,在给定预应力态的情况下,其找形结果肯定也是唯一的。所以由此判断,张拉结构是静定的。
三根毛
积分
304
帖子
127
#10
2002-3-26 21:15
skyland wrote:
其一种形必然只对应一种态,
我却认为
一种形未必对应一种态
。举个大家好理解的例子:一个半径10M和一个半径5M的圆气球,假设这两个气球的材料是超弹性的,在把半径5M的气球加压吹气,使其变形半径达到10M为止,从形这个角度来看,这两个气球是完全相同的,但他们所对应的
态是不一样
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以表面几何形状作为已知来求解满足平衡条件的初始应力分布,在没有附加条件的条件下,解是不确定的,也就是不唯一,即一种形对应一种态是不确切的。
skyland
积分
888
帖子
453
#11
2002-3-26 23:36
三根毛的例子的确不错,表面上看来确实是“一种形未必对应一种态”。但我想我们讨论的范围应该是张拉膜的找形问题。这里的“形”应该特指结构在而且仅在预应力作用下的平衡形状,而“态”也是特指预应力分布状态,不包括外荷载。三根毛的例子更像是充气膜,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气压实际上相当于是结构的外荷载,当然会出现形与态的不对应问题。
skyland
积分
888
帖子
453
#12
2002-3-27 21:08
顺便指出三根毛的一个概念错误(希望三根毛不要介意):
三根毛 wrote:
首先给定一个曲面,然后给定一个初始预应力(相当于外荷载),然后求得曲面在这个“外荷载”作用下的初始曲面。
对于张拉结构,其初始预应力与外荷载绝不是一个概念。初始预应力是结构的内应力,是自平衡的。而外荷载要靠结构的变形来平衡。
三根毛
积分
304
帖子
127
#13
2002-3-27 22:21
skyland wrote:
对于张拉结构,其初始预应力与外荷载绝不是一个概念。初始预应力是结构的内应力,是自平衡的。而外荷载要靠结构的变形来平衡。
谢谢你的指正,没有关系,多多交流,相互促进!
我知道我举的例子(气膜)不太恰当,但我想问一下,初始预应力是怎么施加的呢?不就是通过张拉边界的结果吗?这个张拉力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看作外荷载。只有在边界上施加外荷载,才能在膜面产生自平衡力系统!
顺便在说个例子:三根橡皮筋在同一个平面相交一点(成Y字形),两两相交120度,假定这三根橡皮筋材料、尺寸等都是相同的,在不知道他们的变形情况下,你能判断他们内力情况吗?我想应该是不能的!可能这个例子又不是很恰当!但我想它也充分体现了张拉结构的一种情况:给定一个特定形状,求其预应力是不确定!
只有结合材设计强度,曲面的刚度,求得一个预应力分布
skyland
积分
888
帖子
453
#14
2002-3-29 12:03
感谢三根毛同志不厌其烦的举例子开导我,不过这回的例子比较有说服力。这种交流的确促进了我们对索膜结构的理解。下面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
1,关于“形”与“态”的关系问题。我前面对“态”的定义有一点偏差,应该特指预应力分布状态(不包括大小),这样就能说“形”与“态”是相互对应的了。当然,这样的确存在一种“形”可以求出多个内力解的问题(这些解是成比例的)。但在实际设计时这并不是问题,因为通常我们都是由给定的预应力来求对应的形状,而不会由形状来求预应力。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确定索膜结构初始平衡态的问题叫做“找形”而不叫作“找态”吧。(嘻嘻)
2,关于初始预应力算不算外荷载,我想可能是大家理解的角度不同吧。我仍坚持我的观点,只是没找到合适的例子来说服你。但至少有一点你应该认同吧,那就是预应力对结构的作用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外荷载”是不同的。你所说的理由,只是施工中施加预应力的方法,从计算的角度来看,在施加预应力之前结构的形状是不确定的,你所谓的“外荷载”施加到哪里呢?相应的结构位移和应力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3,关于索膜结构是否为超静定的问题(这里我们仅以正交索网体系为例)。按照传统的空间铰接杆系结构理论,这个问题也可以叫做几何不变性分析。结构的几何不变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足够的约束数量,这是必要条件;二是约束分布方式要合理,这是充分条件。因此单纯由每个节点有几个杆件相连来判断几何不变性是不全面的,试想对于相同的索结构和相同的单元布置方式,当结构为正高斯曲面和负高斯曲面时,其几何不变性肯定是不一样的。假如我们忽略第二个条件,认它总是满足的,仅从第一个条件分析,那么不同的分析思路也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1)按照传统的空间杆系理论,结构的几何不变性可由下式判断:
W=3J-B-S
式中:J是结点数,B是杆件数,S是约束数。当W>0时结构为几何可变体系,W=0时结构为静定体系,W<0时结构是超静定的。按照这一理论分析正交索网体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W>0,也就是说结构是几何可变的。这似乎让人难以接受,但其实很正常,因为索膜结构本来就与传统的结构不一样,它对外荷载的抵抗并非主要通过材料强度来实现的,而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几何变位来实现的,换句话说就是,索膜结构属于形状抵抗体系。这也是索膜结构适宜承受面荷载而不适宜承受集中荷载的原因。
(2)从结构有限元计算的角度看,如果结构是几何可变体系(或者叫机构),那么其总刚将是负定的。而实际上,在索膜结构计算时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主要是因为预应力的存在,使得结构的总刚中包含了几何刚度阵。从这个角度看,索膜结构应该是结构而不是机构。
(3)按照传统理论,结构为超静定即意味着结构中存在着多余杆件。在实际索膜结构计算时,也恰恰会出现这种现象。众所周知,索膜单元是不能受压的,当单元中出现压应力后,单元将退出工作,这时其周围单元将产生内力重分布,结构仍能正常工作。
三根毛
积分
304
帖子
127
#15
2002-5-25 15:58
skyland wrote:
2,关于初始预应力算不算外荷载,我想可能是大家理解的角度不同吧。我仍坚持我的观点,只是没找到合适的例子来说服你。但至少有一点你应该认同吧,那就是预应力对结构的作用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外荷载”是不同的。你所说的理由,只是施工中施加预应力的方法,从计算的角度来看,在施加预应力之前结构的形状是不确定的,你所谓的“外荷载”施加到哪里呢?相应的结构位移和应力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个人认为,预应力对于象钢、混凝土这样有一定刚度的材料来说,是不能看做外载荷,构件的本身是个自平衡体系,这个预应力大小没有向其他构件传递。这个观点对于由压杆和拉杆(索)组成的张拉结构同样成立,但是对于膜曲面来说,我不这么认为,膜面的边界肯定是索、钢构件或其他的一些物体,膜面本身有预拉应力,本身不可能自平衡的,要和各边界构件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平衡体系,同时这个预拉应力要传到边界去,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系,可以看成边界对膜面本身施加外荷载(预拉力)。写到这里,我发现我们争论的这个话题主要的分歧原因可能是
宏观的膜面
和
微观的膜单元
skyland
积分
888
帖子
453
#16
2002-5-26 23:22
时隔两个月三根毛兄仍对这个问题“耿耿于怀”,哈哈,看来我想不接招都不行了。
三根毛说,预应力对于象钢、混凝土这样有一定刚度的材料来说,是不能看做外载荷,构件的本身是个自平衡体系,这个预应力大小没有向其他构件传递。这个观点对于由压杆和拉杆(索)组成的张拉结构同样成立。
请问,对于某些由压杆和拉杆(索)组成的鱼腹式索桁架体系,并非自平衡体系,其预张力也是要由边界来平衡的,那么这种结构的预张力算不算外荷载呢?如果是,则索结构就存在两套设计理论;如果不是,则你对膜结构的推论也就不成立了。
顺便说一句,按照目前的结构设计理论,支座反力与外荷载不是一个概念。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最近访问的论坛 ...
STAAD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发帖规则
论坛制度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华钢结构论坛.永久保留所有权利
[Processing Time]
User:0.28, System:0.03, Children of user:0, Children of syste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