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观点:
1,该桁架采用的是现在不常用的夹板螺栓连接节点,这种节点与常用的相贯焊接节点相比,利于现场安装,方便调整安装误差,减小现场焊接量;不好的地方就是节点不美观.
2,右上端与右下端外挑部分从图上看好象是相贯焊接节点,定义为刚接还是铰接都是相对的,就像焊接是刚接还是铰接的讨论一样,关键要比较的是外力与抗力的大小以及外力作用下实际位移的大小.比如这两个部分仅仅作为建筑效果而不是主要受力构件,而且外挑尺寸也不大,那么,像钢管这样截面惯性矩各向同性且比较大的构件,截面越大,就越接近刚接,可以假设认为钢管截面一半以上部分的焊缝提供节点抗弯承载力,这个承载力可以通过积分来计算出来,其受力原理类似高强螺栓端板连接;这时候这部分构件的计算假设就像smomo兄所说的,变成能受弯的梁单元.不宜片面认为钢管截面就一定是杆单元,不能是梁单元,比如当钢管作为结构中的柱单元时,它就是典型的压弯构件,当然,它能作为压弯构件的前提是自身的局部稳定以及抗弯承载力与外力相比达到一定的比例,再就是节点连接能承受足够的弯矩.实际情况中,任何节点都是刚接和铰接的混合.区别在于我们给它定义的假设条件,然后通过合适的节点连接以及构造来实现假设或者尽可能的接近假设.
3,桁架结构在计算假设上是有一定的争议,一是节点全部为铰接;二是腹杆为杆单元,弦杆为连续梁单元;第一种假设必须加斜杆才能形成稳定体系;第二种假设可加可不加;加与不加的主要区别在于横向(桁架轴向)承载力的大小;空间桁架中,上弦杆之间的横杆内力很小,所以节点焊缝主要以构造焊缝为主,如果上弦之间不加斜杆,那么其横向承载力以节点焊缝为主;如果加斜杆,则横向承载力主要以斜杆自身的承载力为主,相比之下,就是加斜杆承载力更大;在空间桁架中,上弦杆之间加斜杆对两种假设来说都是有利的,而第二中假设中,不加斜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可行的,我个人认为这个条件主要为:
1),支座设置;比如空间倒三角桁架,当为上弦支座支撑时,上弦之间的横向承载力(防止上弦之间相互错动能力)由支座以及弦杆稳定承载力来保证,这时候斜杆的作用不明显,可以不加;不过上弦设置支座的情况不多见;
2),支座为下弦设置,抗震设防等级以及屋面荷载不大的情况;空间桁架需要考虑水平以及竖向地震作用,当地震烈度不大时,水平地震影响不大;
3)支座为下弦设置,桁架模型为非曲面或者曲面曲率很小;这时候竖向荷载的水平分力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