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ure Forum
»
B1. 连接与节点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38
1/2
1
2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节点用等强度连接,太浪费
V8JEEP
积分
139
帖子
67
#1
2002-4-10 21:28
我帮助别人做了一个设计,因仅知道梁柱界面,没有内力,所以全部用等强度连接(等强度连接我只在梁梁拼接时见过,用于节点是否合适),本人觉得这种做法过于浪费,并且不见得对结构抗震有利。
望各位大侠指点一下,再没有内力的情况下节点设计怎么办?
North Steel
积分
507
帖子
284
#2
2002-4-11 08:45
在美国是按UDL设计,在国内没有办法。
V8JEEP
积分
139
帖子
67
#3
2002-4-11 09:04
能否说得清楚一点,我对美国的标准不太熟悉。谢谢。
城市陌生人
积分
27
帖子
20
#4
2002-4-12 12:45
应该按等强连接,
如果节点都破坏了,要杆件何用?
懒虫
积分
1116
帖子
518
#5
2002-4-12 20:34
新规范出来后就不用讨论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结构师编小软件=农民改善农具
3d
积分
3175
帖子
1886
#6
2002-4-13 14:22
请问:North Steel 兄
UDL=the uniform design load?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懒虫兄别卖关子了:)能不能在百忙中介绍一下新规范吗?(新钢结构规范?)
个人认为抗震设计时还是强连接弱截面好。象美国的狗骨工法(梁端弱化)和日本的侧板工法(强化节点)都基本上是强化梁端连接
有些相关的帖子可以参考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 ... mp;bpg=1&age=-1
http://www.weibo.com/1959684115/profile?topnav=1
峒峒
积分
1544
帖子
686
#7
2002-4-14 17:28
新规范使以前常用一些抗震的做法更加规范化,这在已出版的抗震规范中也有介绍!如在梁端增设抗震消能构件等措施,可以减轻强震下柱的破坏。我个人认为:节点的连接还应该是加强,抗震通过消能构件的塑性变形来实现。
所以,就顶楼所说‘等强连接’我认为是不够的,节点连接应适当加强!这在新老规范中均不会改变的。。
hhh
积分
2976
帖子
1601
#8
2002-4-14 17:50
无论对混凝土还是钢结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都是不变的,所谓强与弱是相对的概念,象"狗骨工法"就是这个思路.
V8JEEP
积分
139
帖子
67
#9
2002-4-15 08:24
强节点这是不容恣意的,所谓节点我认为是梁柱交接的区域,也就是节点域。在这个区域加强可以避免结构在地震时因为节点过早破坏,而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但是梁柱的等强度连接是在柱的翼缘及腹板上,虽然是计算上的等强度连接,但是本人认为在结构破坏时,首先发生破坏的就是连接的地方如焊缝、螺栓,在连接的地方破坏的时候,必然要导致于他相连的柱的翼缘或腹板或多或少破坏,我认为这就是对节点域的破坏。强柱弱梁,强节点,难道一定要强连接,如果这样那样要内力有何用,用内力算出来的连接如果需要用单剪2个高强螺栓那么用等强度算出的可能就是单剪4个螺栓,到底那一个的强度低,国家编规范的老工程师们不会不明白,可是为什么还是要用内力计算,肯定是为了,在保证梁的承载能力的同时,又让连接节点在适当的时候破坏,以实现在梁破坏的时候不对节点域造成破坏。
国外的做法也是让梁的塑性铰出现在离节点域稍远的地方,不使节点域过早的破坏,确实是防震的好办法。
以上说法定有不妥之处,望高手指正,在下不胜感激。8D:D:)
3d
积分
3175
帖子
1886
#10
2002-4-15 09:16
回V8JEEP兄:
1、抗震规范(GB5001-2001)表5。4。2规定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对于构件和连接取不同的“抗震调整系数”:
柱、梁 0。75
节点板件,连接螺栓 0。80
连接焊缝 0。90
可见强节点、
强连接
的重要性
2、GB5001-2001第8。2。8条如
Mu>=1.2Mp -------------------------(8.2.8-1)
就是依据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3、节点域抗震验算见8。2。5条
http://www.weibo.com/1959684115/profile?topnav=1
hhh
积分
2976
帖子
1601
#11
2002-4-15 13:27
回V8JEEP兄:
你所说"又让连接节点在适当的时候破坏",我以为任何时候连接节点都不能破坏:)
North Steel
积分
507
帖子
284
#12
2002-4-16 11:30
UDL=Uniform Distribution Load
我没多少上网来这的时间了,谢okok.但问题还没解决。有事email me.
下月再见。
wxg
积分
1716
帖子
393
#13
2002-4-16 13:24
我认为还是等强连接比较好一些.
对于民用项目或许有一些浪费的可能,但就工业项目的更新改造来讲却是一种必要的.反而等强连接是一种节约,相对来讲成本增加较少.
denney
积分
752
帖子
319
#14
2002-4-18 13:11
同一断面的梁在跨度不同位置不同时内力的差异是很大的,如不按等强连接,
同一大楼中要为该断面设计好几种接合.工人师傅遇到这种设计天天在骂娘.不要自找烦恼了,兄弟.
zhensen
积分
467
帖子
172
#15
2002-4-24 14:04
关于梁柱节点,重要的不是在地震中会不会坏,而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破坏。
一般来说对于抗弯钢框架,我们希望它在断裂之前能够在梁截面形成塑性铰,从而有效地耗散地震能,也就是所谓的延性破坏。而在洛杉矶地震中,有相当多的抗弯钢框架梁柱节点在梁翼缘与柱的对接焊缝处发生了脆性破坏,由此看来,仅用等强的方法来设计节点还是不够的,应采取措施使梁翼缘产生塑性铰。这可以采用骨式连接或者加腋的方法。
另外,节点域指的应该是梁柱相交处的柱腹板,也有一定的耗能作用,不宜太强或太弱,这点可以参照规程。
dragonlong
积分
42
帖子
24
#16
2002-4-26 17:27
Sorry! 问一个外行问题! 什么是等强连接?
peterman722
积分
1099
帖子
381
#17
2002-4-26 20:58
一般有2种节点设计方法:
1,设计受力设计方法。通过结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节点所承受的设计内力,按这个结果设计节点;
2,等强连接方法。节点是连接构件的,比如梁、柱,将节点设计成与它相连的构件截面强度一样,就是所谓等强设计方法。
zld
积分
138
帖子
64
#18
2002-7-7 17:44
如都用等强,那内力计算岂不只是选杆件用?怎麽谈得上精心设计?
我们是否应该对整体结构的受力充分分析,分析那些节点应加强,哪些没必要.
这样从整体上达到优化,节省钢材.
破坏也应是有先后顺序的.
fortran95
积分
31
帖子
15
#19
2002-7-10 19:58
to 3d兄:
您在 2002-04-15 09:16中的回帖中,有如下的观点:
“回V8JEEP兄:
1、抗震规范(GB5001-2001)表5。4。2规定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对于构件和连接取不同的“抗震调整系数”:
柱、梁 0。75
节点板件,连接螺栓 0。80
连接焊缝 0。90
可见强节点、强连接的重要性”
这是如何的因果关系?能否仔细讲讲?谢了
3d
积分
3175
帖子
1886
#20
2002-7-10 20:23
fortran95 wrote:
to 3d兄:
您在 2002-04-15 09:16中的回帖中,有如下的观点:
“回V8JEEP兄:
1、抗震规范(GB5001-2001)表5。4。2规定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对于构件和连接取不同的“抗震调整系数”:
柱、梁 0。75
节点板件,连接螺栓 0。80
连接焊缝 0。90
可见强节点、强连接的重要性”
这是如何的因果关系?能否仔细讲讲?谢了
见
S≤R/γRE--------------------5.4.2
S------------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
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及参考此条的条文说明。不知是否明白?:)
http://www.weibo.com/1959684115/profile?topnav=1
lul
积分
683
帖子
525
#21
2002-7-11 18:55
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倾向于等强连接,理由如下:
1,若一大型钢结构工程,其梁柱节点数以百计,千计,乃至万计,如节点均要采用内力法计算及出图,作为一工程师不知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且节点详图的数量肯定惊人,设计进度无法保证。而等强连接就可节省许多工作。
2,等强连接符合抗震的“强节点”的要求。
wxw1998
积分
5
帖子
2
#22
2002-7-14 11:58
节点的设计目前国内还计较简单,但日本和美国区别很大。节点的设计一方面要保证连接强度,另一方面要保证有一定的耗能能力。同时还要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这一点可能有异议,我曾经在一篇文献中看到钢结构不一定要保证这一点)。因此等强连接是一种不很完善的设计原则。
丁典
积分
27
帖子
13
#23
2002-8-24 22:58
我是“强节点弱构件”设计思路的坚定拥护者。首先,强不是指单纯的强度,而是指性能的优越性,我们可以用M-θ曲线来说明,强度高延性好的连接形式也是有的。其次,以这种思路设计可以根据构件来选连接,能省很多事,而且不会在自己不小心的时候犯一些使连接过弱的错误。合理的结构形式才是节省大钱,不要在小钱上太操心,何况有时还会得不偿失。仅以上两点我以为足以让我们将“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思路坚持到底。
rejoice
积分
29
帖子
13
#24
2002-8-28 20:52
节点等强连接是很必要的,但是就算节点等强连接,抗震性能也不见得好。根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所做的实验,等强全焊连接和栓焊连接在地震破坏时都没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往往发生焊逢突然脆断。本人认为美国的狗骨头梁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将塑性铰往外移。
htb
积分
46
帖子
13
#25
2002-9-10 11:42
节点并不强求等强连接,首先应满足内力-承载力要求。
其次是抗震验算,规范有相应规定,且连接的抗震调整系数与母材不同。这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验算时,母材弯矩是Mp,即塑性抵抗弯矩,而非内力,以屈服强度计算;连接焊缝以极限强度计算M,调整系数1.2倍的比例关系是考虑母材强化因素。抗震要求是延性破坏而非脆性破坏,因此母材出现塑性铰时,连接焊缝不会达到极限强度,也不会破坏。至于母材是否进一步强化,而超过焊缝极限强度,这就是结构水平位移要控制的一个原因了。
chenming
积分
157
帖子
68
#26
2002-9-10 12:48
我在补充几点,1我认为内力计算中的外力是以概率为基准,取的荷载并不是建筑物使用期间承受的最大荷载,在无法预测的强震来临时建筑物所承受的外力已经超过了它的设计标准,结构各处内力已经远远超过了设计时的内力。对于梁等构件来说破坏时是以达到钢材的极限强度断裂为标准(此时不是以屈服强度或使用功能为标准)也就是说梁等的破坏是塑性的,而节点的破坏是脆性也就是说节点处设计承载力虽然比构件的设计承载力强,但并不代表节点的极限承载力比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强。
2,脆性破坏是突然的,时间是短暂的也就是说破坏来临时是无预见性的换句话说人逃离危险的时间是不够的。而延性破坏耗时长有可能在一段地震结束时还没完成(强地震一般是短暂的),这样建筑物就不会完全破坏,也就能达到抗震要求的大震不倒。
说的不对请多多指正。
xx(:P:D
贡献
积分
854
帖子
480
#27
2002-9-15 15:41
设计与制图可不可以脱节,在于制图者有没有理解设计者意图
htz
积分
428
帖子
195
#28
2002-9-29 18:49
好问题,接点要强,连接也要强,临近连接处的梁截面适当减弱较为合理,如“狗骨头型”、加腋型等。
梁填恬
积分
125
帖子
91
#29
2002-9-29 20:20
从受力上看,力由梁传递至柱,节点其实就是梁与柱之间纽带,节点设计就是保证力的传递,节点是否用等强度连接,应与内力(M,V)相关,如为铰接,节点仅满足剪力传递即可,则不需节点用等强度连接.
htz
积分
428
帖子
195
#30
2004-5-6 11:56
梁柱连接节点的设计,更大程度的是“结构概念设计”。为了保证结构尤其是抗震结构的安全,“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理念一直是结构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本话题及大家的讨论,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设计一个节点总是有其具体工程背景的,要针对所设计的实际工程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所设计的节点是铰接还是刚接的、是抗震还是非抗震的、抗震时是否为主要抗侧力体系的结构等等,脱离设计对象的具体情况和前提去讨论和解决问题是不科学的。
2)铰接:对于梁柱铰接连接,一般为梁端腹板与柱子螺栓连接,因连接处梁翼缘不传递弯矩,受力机理相对简单的多;若为普通螺栓连接,则不考虑腹板连接传递弯矩,仅承受剪力;若为高强螺栓的摩擦型连接,则应考虑腹板连接同时承受剪力和弯矩,按高钢规(JGJ99-98)第8.3.11条进行设计即可。
3)刚性连接:对于梁柱刚性连接,目前连接的主要形式为(抗震规范GB50011和高钢规JGJ99-98推荐的)梁柱栓-焊连接和全焊接连接,这两种传统连接方式在抗震结构中存在一定问题,这在美、日北岭地震和阪神地震后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注意,文献[1]中也作了详细论述,但这些问题均是针对强震情况下的。从框架内力分布来看,无论是竖向力还是水平力作用下,节点连接处梁端的弯矩总是最不利的,所以加强这一最不利截面从概念上是正确的,根据具体情况:
第一,对于非抗震框架结构的刚性节点,或框架不作为主要抗侧力结构的体系(如“框架―筒体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支撑结构”等)时,保证在大震时整体结构中主要由核心筒、剪力墙以及支撑体系等承担水平荷载的,可选用规范推荐的两种传统连接形式并按规范(规程)设计。
第二,对于抗震框架结构、且框架为主要抗侧力体系的刚性节点,这种情况等强连接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宜采用“考虑塑性铰外移”的梁柱连接形式[1,2],即削弱梁端(RBS)的“犬骨形连接”,或加强梁端的加腋形式和加盖板形式的连接。这两类连接的实质是相对加强了梁柱连接处的梁端截面,保证在地震作用下梁端首先是要能顺利形成塑性铰,其次是塑性铰的位置要相对梁柱连接处外移一定的距离,以对节点起到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已被国内外近年来大量实验和研究所证实。其设计方法可参考文献[1,2]。
[1] 刘其详,多高层房屋钢结构梁柱刚性节点的设计建议,建筑结构 2003(9)
[2] 蔡益燕,考虑塑性铰外移的钢框架梁柱连接设计,建筑结构 2004(2)
38
1/2
1
2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最近访问的论坛 ...
E6. 经济与管理
A3. 空间结构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发帖规则
论坛制度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华钢结构论坛.永久保留所有权利
[Processing Time]
User:0.28, System:0.03, Children of user:0, Children of syste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