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ure Forum                                              XinY structural consultants ltd

 
生还是死,中国钢构企业大抉择(阻力剖析篇)
mengde






积分 141
帖子 87
2007-6-11 14:37    顶部


当前,中国钢结构企业的品牌运作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钢结构企业的品牌运作已经向成熟行业的企业靠拢,如家电行业、饮料行业、医药行业、日化行业等等。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不容忽视的是,中国钢结构企业的品牌建设之路仍然存在着大量阻力。这些阻力有的已经存在较长时间,有的则是刚刚暴露,有的是显而易见,有的则隐藏较深,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在侵蚀着中国钢结构企业的品牌大厦,危害很大。
  从长远来看,品牌毋庸置疑将成为决定中国钢构企业生死存亡的核心要素。因此,中国钢结构企业要想拥有生存和发展的稳定空间,打赢洗牌大战,就必须在品牌塑造的大道上,逐步清除这些品牌阻力,保障企业品牌之路的畅通无阻。  
  正值于此,我们结合远卓品牌机构在中国钢结构行业无与伦比的丰富实战经验,在《生还是死,中国钢构企业大抉择(观念篇)》、《生还是死,中国钢构企业大抉择(品牌策略篇)》、《生还是死,中国钢构企业大抉择(营销策略篇)》等文章基础上,在这里重点剖析中国钢结构企业品牌塑造过程中的主要阻力,为中国钢结构企业扫除品牌阻力提供一份必要的智力支持。  
  阻力一:很多企业决策者没有品牌意识,更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因此,为了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决策者应该高度重视企业的品牌建设,以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制定科学的品牌战略和战术,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质量体系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等等。而且,品牌的塑造不是一句话、一个人、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企业付出全天候、全体人、全心意、全过程的努力,即企业必须实施“TBM(全员品牌管理)”模式(TBM模式由远卓品牌策划机构首创并大力推广)。  
  阻力二:品牌专家鱼目混杂,李逵、李鬼一齐登场,混淆视听。这是一个专家诞生速度已经超越光速的时代,昨天对品牌还一无所知的人,今天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资深品牌专家,并且大言不惭地四处“招摇”。当然,这也是一个信心膨胀飞速的时代,人的信心在摆脱实力和潜力的控制之后,转而受制于无边无际的欲望。于是,为了一己私欲就无限制地放任“语言”和“头衔”。关于这一点,钢构企业必须重视,以在芸芸专家中辨别真伪。  
  阻力三:把“制定品牌战略”等同于“买汽车”。制定品牌战略需要深入分析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消费者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否则制定出来的品牌战略必然是空中楼阁。换句话说,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研就不可能有具体的品牌战略,更不可能有具体的品牌规划。因此,一些“所向披靡”的企业,在寻求与咨询公司合作时,抱着“买汽车”的心态,最终必然会遭遇滑铁卢。  
  阻力四:“误知”比“无知”更可怕,品牌速成、广告开道、VI先行等错误的品牌观念严重误导了中国钢构企业的品牌建设之路。品牌塑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部分企业以为品牌可以速成,于是四处投广告,而没有站在品牌战略的高度来统一运作。这样必然会造成很大一部分广告费打水漂,甚至只是在给品牌资产做减法。还有一些企业,以为请了广告公司设计一套“细致”的VI,做了本“精致”的宣传画册,弄几个气势磅礴的理念摆在公司正门前,就是在做品牌。事实上,这些操作方式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必须纠正。否则,中国钢构企业的品牌建设必然是事倍功半,劳民伤财,甚至是徒劳无功。  
  阻力五:对品牌知识和品牌智慧的认识不足。企业在顺势而行的时候,往往会有“天地间舍我其谁”的豪迈,仿佛自己什么都能做,何其雄壮。但是,上帝是公平的,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人也好,不可能什么都“能”,否则就不会有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更不会有扬长避短的广泛合作。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宁静才能致远,虚怀若谷才能基业长青。因此,在妄图谋求更大市场份额的壮志前,在寻求一种更为长久的生存发展时间时,企业更需要以谦虚的心态,找寻具有实力的品牌咨询师,或者与具备实力的品牌咨询机构合作。  
  阻力六:求“大”不求“精”,偏向“火山”行。这是很多盲目求大型钢构企业的内伤。它们不断建造更大的厂房,不断引进更多的生产线,但是其实际的利用率有多少?人才、企业文化等软件资源如何获取?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如何搭配才会真正产生效益?中国钢结构行业的发展,不应该搞“大跃进”,更不应该“放卫星”,而是应该稳扎稳打。建筑不能有豆腐渣工程,建筑需要的是良心工程。而且,要成功塑造品牌,进一步推动整个钢结构行业的品牌进程,钢构企业应该量力而行,首先求“精”,由“精”而“强”,随后再由“强”而“大”,不能为了“大”而“大”,否则就会重蹈诸多失败企业的覆辙。  
  阻力七:宣传铺天盖地,品牌主题却无处可寻。很多钢构企业对于广告投放都是乐此不疲,今天这儿投放一点,明天那儿投放一点,杂乱无章,无实质的规律可循,除了公司名称基本统一之外,其它就很难找到共性的元素。当然,我在这里不是否定广告的重要性,而是要强调广告应该有统一的核心主题,应该为品牌服务,能够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做加法,而不能仅仅是在花钱,混个场面“热闹”,或混个“自我陶醉”――我有钱做广告。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品牌都要有一个差异化的主题,企业必须找准这个主题,而不能仅仅是“形似”,拿“玻璃”当“钻石”,也不能简单的模仿其它品牌,甚至是照搬照抄,这些做法实际上都无法起到提升品牌的作用。  
  阻力八:盲目多元化,力量分散。钢结构行业的空间很大,如住宅钢结构等等,需要企业向纵深发展,但是不少初具实力的企业,却已经步入多元化的“快车道”。但是,其兴也勃,其亡也速,中国很多企业的失败都在验证这个怪圈。当然,我在这里绝非全盘否定多元化的积极意义,这里反对的只是盲目多元化。钢构企业应该集中精力先做强做大自己的主业,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增强品牌竞争力,而不是过早的把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例如,三维钢构推出‘比翼’战略,与山东某建设集团等总包方合作,集中发挥自己在钢结构专项上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集中力量做强钢构产业,承建了诸多国内外的重要工程。  
  阻力九:综合质量尚需提高。我在2003年的一篇文章《钢构企业四类观念急需转变――民营钢构企业生存之道》中提出中国钢构企业要努力转变产品观念:“力造精品,质量为本。”但是,时隔多年,仍然有不少企业与客户的合作是“一锤子买卖。”这对整个行业的品牌塑造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必然会越来越弱,如果这些企业仍旧不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那么这些企业的生存空间必然越来越小,其品牌也将很快随之消亡。因此,钢构企业都应该以质量为本,认真面对每一个客户,精心建造每一项工程,保障工程质量和工期,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逐步打造一个强势品牌,赢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阻力十:综合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由于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现在的钢构企业管理水平普遍比较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钢构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中国钢构企业管理水平迫切需要提高,具体包括生产现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地现场管理、售后服务管理、财务管理等等,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更大幅度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No try,no chance!
54511716






积分 12
帖子 28
2008-1-12 13:19    顶部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会勇望直前!!!!!!
mm_sp






积分 110
帖子 90
2008-4-11 17:27    顶部
随着市场的发展,肯定有不少的钢结构企业无法及时调整自己,使自己适应变化的市场而倒闭。这是残酷的现实。但也有一批企业脱颖而出,战胜现在的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现在的困难同时也是一种机遇。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发帖规则 论坛制度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华钢结构论坛.永久保留所有权利

[Processing Time] User:0.28, System:0.03, Children of user:0, Children of syste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