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ure Forum                                              XinY structural consultants ltd

 
60m大跨连体结构方案讨论
suibing






积分 278
帖子 200
2009-6-20 12:45    QQ 顶部


有一60m大跨连体结构,两侧单体为7层的办公楼,连接体中心有一个约24m直径的大洞,连接体高度控制在6m以内。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基本风压0.4kN/m2(n=50),基本雪压0.4 kN/m2(n=50)。场地类别待定。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属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
具体布置图如下:
平面图:

立面图:

轴侧图:


希望大家主要针对连接体选型、优化(比如桁架布置形态、型钢截面选型、钢材强度选择等)、节点处理(比如采用强连接或是弱连接以及具体节点做法等)进行讨论,若对两侧单体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以谈一下。
suibing 修改于2009-07-06 15:03
suibing






积分 278
帖子 200
2009-6-20 13:20    QQ 顶部
先贴一个我做的一个连接体的方案,抛砖引玉:
基本思路:采用主次桁架的构建方式,主桁架高度控制在4m,横跨60m支撑在两侧单体的两端(高跨比控制在1/15,建议单体两端设剪力墙,增加单体刚度的同时,也能为桁架提供可靠支撑);次桁架高度控制在2m,横跨36m支撑在主桁架上(高跨比控制在1/18)。
基本参数:
材料:钢材强度Q345;截面:H型钢;
边界:主桁架每个弦杆端部按铰接,水平向次桁架于下弦杆端部设铰接。
荷载:活荷载——0.5kN/m2;恒活载:——1.0kN/m2(均加在下弦杆节点处)
分析程序:midas/gen
基本结果:最大型钢截面HP400X400X13/21(主桁架弦杆)
主桁架变形:78.6mm;连接体最大变形:154mm。
钢才用量:100kg/m2
(注:本桁架分析未考虑温度应力、地震作用力和参与两侧单体的整体分析,特此注明)
连接体整体变形图:

连接体主桁架立面形态:

主桁架变形图:

suibing 修改于2009-06-20 14:00
colt







积分 1414
帖子 1128
2009-6-20 15:42    顶部
suibing wrote:
先贴一个我做的一个连接体的方案,抛砖引玉:
基本思路:采用主次桁架的构建方式,主桁架高度控制在4m,横跨60m支撑在两侧单体的两端(高跨比控制在1/15,建议单体两端设剪力墙,增加单体刚度的同时,也能为桁架提供可靠支撑);次桁架高 ...

早期的桁架桥概念,现代技术很成熟。
根据活荷载判断,没有什么特殊的使用功能。如果将一些轻型概念引入,所谓的强度换刚度概念,相对可以减轻总重量。如果设计的恰到好处,相信用钢会在30~40kg之间。



知之真切笃行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suibing






积分 278
帖子 200
2009-6-20 17:07    QQ 顶部
colt君能否较详细地说一下,强度换刚度的基本概念?
suibing 修改于2009-06-20 17:32
kaikai2005






积分 313
帖子 233
2009-7-2 10:30    顶部
楼主的这个方案与我前段时间做的一个非常相似,只是比我的小点,我的桁架跨度103米,两塔楼高度80米,中间圆都是一样的呵呵,不知道是那里的项目.

suibing






积分 278
帖子 200
2009-7-6 15:09    QQ 顶部
to 楼上:
本工程位于河南省某市,6度区。

现在关于抗震验算还有几个问题,因为位于6度区,抗震验算达到怎样的深度一直比较迷惑。比如竖向地震、中震弹性、弹塑性分析是否需要考虑等?
比如,按照高规第10.5.2条“8度抗震设计时,连体结构的连体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那么对于该工程需不需要考虑?(按规范是不需要,但考虑到本连体跨度较大,个人觉得最好能给与考虑,但规范有没有相应参数提供)
suibing 修改于2009-07-06 15:16
yiyoyayiyo






积分 69
帖子 60
2009-7-11 20:10    顶部
suibing wrote:
先贴一个我做的一个连接体的方案,抛砖引玉:
荷载:活荷载——0.5kN/m2;恒活载:——1.0kN/m2(均加在下弦杆节点处)

想请教下,为什么恒活载和活荷载要以点荷载加在下弦杆节点上呢?
我在SAP里建模的时候通常以线荷载将其加在上弦杆上,不知我做得合适不合适呢?谢谢。
suibing






积分 278
帖子 200
2009-7-15 16:12    QQ 顶部
to 楼上:
因为该工程是桁架下部要下挂一层钢格栅吊顶,而顶部没有屋顶,故这样加荷。常规建筑一般荷载应在上弦,但加在上弦杆上不大合适,宜加在上弦节点处。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发帖规则 论坛制度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华钢结构论坛.永久保留所有权利

[Processing Time] User:0.28, System:0.03, Children of user:0, Children of system:0